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全省中藥材生產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
2021年09月29日 22:31 |
為貫徹落實《湖北省中醫藥條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意見》(鄂辦發〔2021〕10號)等精神,推動我省中藥材生產綠色發展,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以全省中藥材產業鏈建設為契機,優化生產布局,促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深入推進中藥材生產綠色發展,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我省由中藥材資源大省向產業強省轉變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重點
(一)優化區域布局。根據我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加強道地性強、特色突出、市場廣闊的中藥材基地建設,提升基地基礎設施水平,提高防災抗災能力。著力建設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和江漢平原“五大優勢產區”,在大別山區,重點發展蘄艾、福白菊、茯苓、蒼術、野菊花、射干、天麻等藥材;在武陵山區,重點發展黃連、馬蹄大黃、木瓜、玄參、獨活、厚樸、天麻等藥材;在秦巴山區,重點發展蒼術、山茱萸、虎杖、黃精、連翹、娑羅子、白及等藥材;在幕阜山區,重點發展金剛藤、黃精等藥材;在江漢平原,重點發展半夏等藥材。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50萬畝左右。
(二)推進品種培優。推進道地藥材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配合收集、保存中藥材種質資源,建設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圃。實施“十大楚藥”良種工程,加強我省道地藥材優良新品種鑒定登記工作,加大中藥材種質提純復壯、良種選育和推廣力度,加強區域性集約化育苗基地建設,做到主要品種種子種苗區域內集中供應,自給自足。建設蒼術、蘄艾、半夏、黃連、福白菊、茯苓、木瓜、野菊花等良種繁育基地10個,提高優良種子種苗生產供應能力。
(三)推廣生態種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中藥材生產全過程,始終把中藥材生態環保工作擺在重要地位。大力推進道地藥園示范園建設,推行中藥材林下種植、仿生栽培、間套輪作、綠色防控等生態種植模式,加強對中藥材野生資源的保護,嚴禁違規砍伐林木、破壞生態環境發展中藥材,加快推廣天麻、茯苓等中藥材菌料菌棒替代技術。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非經濟林類中藥材,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種植經濟林類中藥材或進行林下種植的,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新發展種植中藥材。中藥材種植養殖過程中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含除草劑、生長調節劑)或者超過標準使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生態種植面積達到260萬畝。
(四)促進品質提升。堅持在適宜區域發展湖北道地藥材。制修訂湖北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種植生產、產地加工、趁鮮切制、商品等級等系列標準,提升道地藥材生產標準化水平。鼓勵中藥企業在產地改擴建初加工基地,配套現代化加工裝備,集成中藥材特色采收加工技術模式,禁止違法違規處理生產廢棄物,鼓勵生產企業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實現中藥材清潔化、輕簡化、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加工,保障中藥材品質。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中藥材質量檢測,推進中藥材生產全過程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有效。
(五)培強龍頭企業。以中藥材產業鏈為基礎積極支持我省中藥材種植、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重點扶持一批中藥材產業鏈龍頭企業擴大產能、產品創新、技術改造、并購重組,鼓勵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產業鏈,推進中藥材種植養殖規范化、標準化、機械化。鼓勵中藥企業在省內建立中藥材基地,提升省內中藥材精深加工比例,鼓勵企業開發藥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藥膳、美容日化產品等,延長產業鏈條,鼓勵創建中藥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中藥材生產由小而散向規模化轉變。
(六)打造道地品牌。著力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大湖北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力度,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并積極爭取省內中藥材品種獲得國家道地藥材產區認證,推進道地藥園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強鎮建設。積極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參加各種農博會、健博會,通過互聯網等媒體,加大對蘄艾、麻城福白菊等知名大品牌及湖北道地藥材地標產品的宣傳力度,扎實做好線上線下融合推介,著力提升道地藥材大品種和認證地標產品的知名度、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三、保障措施
(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統一思想,明確目標,精心組織,協調配合,強力推進。將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全省農業農村和種植業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之中。加強對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的管理指導,加強中藥材生產調度,加強中藥材生產基地和種植方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把中藥材產業建成助推鄉村振興、有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優勢產業。
(八)加強指導服務。加強中藥材產業“政產學研企”聯合協同創新推廣,開展中藥材的道地性、品種選育、生態種植、質量提升、安全性有效性等研究和示范推廣。依托專家團隊,完善中藥材生產技術服務網絡,加強道地藥材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集成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中藥渣轉有機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規范化采收與初加工等新技術新模式。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培育一批“一懂兩愛”中藥材生產骨干技術隊伍,補齊基層技術服務水平不高覆蓋面不廣的短板,提升科技創新效率和成果轉化能力。
(九)加強政策保障。以產業鏈為基礎,主動對接相關部門,謀劃好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各類項目和相關政策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重點用于中藥材生態種植、產地加工、龍頭培植、品牌建設、科技培訓等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進入中藥材產業,建立多元投入機制。鼓勵探索中藥材種植保險,逐步構建市場化的中藥材生產風險分散和損失補償機制。
(十)加強宣傳引導。搶抓中醫藥對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作用、有效保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契機,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平臺,及時總結我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典型經驗,依托農博會、健博會、“湖北省中醫藥日”(每年5月26日李時珍誕辰紀念日)等,開展中醫藥相關宣傳活動,弘揚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醫藥科普知識,加強道地藥材知名品牌宣傳展示,擴大全社會影響力,營造我省中藥材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
|
 |
版權聲明 |
|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本站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湖北農業網
(hbnyw.com)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
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農業網 (hbnyw.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