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蔬菜辦公室 楊蓓
□長陽高山蔬菜研究所 李鵬程
傳說清朝年間一位朝廷官員騎馬南下,途經宜昌市長陽縣火燒坪鄉黍子嶺村。見此地山巒疊嶂、雜草叢生,便下馬造訪一農戶,詢問生產和生活情況,該農戶連連搖頭說此地多長雜草卻沒有糧食作物生長,于是官員把隨身攜帶的干糧小米拿出來交給農戶種植,農戶按照其方法種植,當年就收獲了小米(黍子),黍子嶺村由此而得名。長陽新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就位于此黍子嶺村,于2017年成立,注冊資金200萬元,入社成員64人。合作社在省、市各級蔬菜生產管理單位和長陽高山蔬菜研究所指導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全年蔬菜播種面積500余畝,主要種植大白菜、白蘿卜、甜玉米、辣椒等品種,年生產銷售蔬菜達2000多噸。
抱團發展 拓寬市場
黍子嶺村是傳統的蔬菜種植村,平均海撥1600米,因海撥高、氣候寒冷、科技不發達,當地農戶的生產生活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近年來,長陽新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周邊120多家農戶種植蔬菜,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建設蔬菜產業基地,每年帶動農戶每畝增收300多元。
隨著高山蔬菜種植的發展,恩施、巴東、建始、五峰等縣市也逐步大規模的種植高山蔬菜,使得高山蔬菜所面臨的市場銷售壓力越來越大。如何開拓市場打開產品銷路,合作社負責人向紅春與幾位合作社骨干成員協商,發揮合作社成員的特長,幫助農戶拓展市場銷路。在合作社64個成員中,有的會賣菜,有的會跑運輸,有的能把握市場信息,有的懂種植技術,每個成員都各有一手看家本領,分別把技術傳給農戶,把信息引進來,把產品銷售出去,周圍農戶在合作社帶領下都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把子女培養上了大學,有的把舊房子拆了改建成樓房,有的還在縣城買了新房,實現了一戶兩居,還有的把摩托車換成了皮卡車、轎車,在田間地頭隨處都能看見停放著的轎車。開著車種地,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創新創業 打造品牌
長陽新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發展高山蔬菜產業為導向,以帶領農戶增收致富為目的,一方面拓展蔬菜種植基地,帶領農戶共同發展高山蔬菜產業,按照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方式進行生產和管理,創新種植技術模式,促進農戶增收;另一方面加強與省市有關科技部門和管理單位緊密聯系,以求技術指導,并積極配合省農科院經作所開展蔬菜新品種試驗,病蟲害防控試驗和縣級有關項目的實施。先后承擔了省農科院經作所白蘿卜抗根腫病試驗及新品種比較篩選試驗,中油所油菜抗根腫病篩選試驗,花蘿卜、水果蘿卜新品種引進試驗,省農業農村廳高山蔬菜高效菜園、倉儲冷鏈保鮮等項目建設。這些試驗示范,為高山蔬菜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也將合作社從傳統種植模式引向了創新發展。
今年以來,長陽新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省蔬菜辦公室“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幫扶主體,在省蔬菜辦公室的指導下,扎實開展高效菜園建設,示范推廣蔬菜“三減三增”提質增效技術,取得良好效益。下一步,合作社將以高效菜園建設為重點,著力優化品種結構及栽培模式,科學實施化肥及化學農藥減量,示范推廣輕簡機械化及菜園清潔技術,推進品牌創建及產業鏈發展。力爭讓長陽高山蔬菜品牌叫響全國,使高山蔬菜成為高山人民致富的“金飯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