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繼續實行定額補貼,一般補貼標準不超過購機價格的30%,少數農機補貼達35%。在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的大背景下,今年,新一輪農機補貼政策呈現“新風向”。
補貼標準“有升有降”
今年,結合湖北農業生產實際,我省農機補貼標準進一步優化調整。
提高智能農機補貼。圍繞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的推廣應用,我省提高旋耕機、免耕播種機、秧盤播種成套設備(含床土處理)、水稻插秧機、履帶式拖拉機等品目中部分檔次產品補貼標準,按不超過35%比例測算補貼額,其中,通用類機具的補貼額可高于相應檔次中央財政資金最高補貼額,增長幅度控制在20%以內。
降低技術落后農機補貼。對我省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的輪式拖拉機、旋耕機等產品逐步降低補貼標準,到2023年將補貼額比例降低至15%及以下。
繼去年對農業用北斗終端(含漁船用)、連棟溫室和畜牧用車輛消毒(清潔)設備開展補貼試點后,湖北今年新增水稻育秧中心成套設施裝備補貼試點,涉及16個縣(市、區)。
補貼資金從本地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中統籌使用。單套水稻育秧中心成套設施裝備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已辦理農機購置補貼的機具或設施設備不得重復進行補貼,泥土、磚瓦、砂石料、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修砌的地基、墻體等不納入補貼范圍。補貼方式采用先建后補,項目建設完成、經竣工驗收合格且核驗通過后,兌付補貼。
重點支持脫貧地區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年農機補貼將盡最大限度滿足脫貧地區的補貼資金需求,優先對全省37個脫貧縣和4821個脫貧村進行補貼。
湖北的脫貧村多集中在山區,今年我省補貼政策,優先將脫貧地區特別是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需要的機具品目列入全國補貼范圍,包括食用菌生產、果業發展、茶葉生產以及薯類、瓜果菜蔬等產品生產初加工等方面的品目,以滿足脫貧群眾的購機需求。
對脫貧丘陵山區急需機具,補貼額比例將提高至35%,以緩解脫貧地區農民群眾的購機壓力。
群眾線上申請購機補貼
我省2021年購機補貼繼續實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的操作方式。為了簡化手續,省農業農村廳開發出“湖北農機補貼”APP。
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全省農機部門進一步優化流程,改善營商環境,當好“店小二”。補貼申請服務系統常年開放,全面實行跨年度連續政策。
同時,機具分類分檔和補貼額未發生變化的補貼產品,其補貼資質繼續有效,年度間不需重復投檔。各地要推廣信息化技術,積極探索全流程線上辦理新模式,加快實現“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按照“三公開”原則,各地要按年度公告近3年縣域內補貼信息,定期發布各縣(市)資金使用進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為進一步優化環境,今年農業農村部門農機購置補貼審核時間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工作日,將公示時間由20天縮短至5個工作日,將財政部門兌付時間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工作日,讓農民盡快享受政策實惠。
據介紹,為方便農民購機,今年將不再公布具體產品的補貼額,增強購機者議價自主權,鼓勵市場充分競爭,防范部分企業按照補貼額來定價,維護市場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