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機械化收獲抗災減損技術指導意見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
2021年05月28日 08:34 |
當前,我省小麥正陸續進入大面積成熟收獲期,一些地方發生了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局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造成小麥不同程度的倒伏。同時,還面臨5月下旬小麥集中收獲期“爛場雨”的威脅。根據《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關于印發糧食作物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的函》文件精神,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制定了小麥機械化收獲抗災減損技術指導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和檢查,切實推進小麥機收抗災搶收減損工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技術和裝備保障。
全喂入履帶式聯合收割機適合于小麥抗災減損收獲作業。小麥產區的品種及種植模式應盡量規范一致,作物及田塊條件適于機械化收獲。農機手應提前檢查調試好機具,確定適宜收割期,執行小麥機收作業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努力減少收獲環節損失。
一、確定適宜收獲時間
小麥機收宜在蠟熟末期至完熟期進行。小麥成熟期主要特征:蠟熟中期下部葉片干黃,莖稈有彈性,籽粒轉黃色,飽滿而濕潤,籽粒含水率25~30%。蠟熟末期植株變黃,僅葉鞘莖部略帶綠色,莖稈仍有彈性,籽粒黃色稍硬,內含物呈蠟狀,含水率20%~25%。完熟期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含水率在20%以下。
確定收割時間,還要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合理安排收割順序,做到因地制宜、適時搶收,確保顆粒歸倉。小面積收割宜在蠟熟末期,大面積收割宜在蠟熟中期,以使大部分小麥在適收期內收獲。留種用的麥田宜在完熟期收獲。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品種易落粒、折稈、折穗、穗上發芽等情況,應適當提前收獲時間。
二、執行小麥機收作業質量標準
目前,國產品牌小麥收割機機收損失率約0.8%,但實際機收作業過程中往往高于國家標準。據有關方面典型調查,小麥機收損失率達4.7%。根據/T5117-2017《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技術條件》要求,全喂入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總損失率≤1.2%、籽粒破損率≤1.0%、含雜率≤2.0%,無明顯漏收、漏割。割茬高度應一致,一般不超過15厘米,留高茬還田最高不宜超過25厘米。收獲作業后無油料泄漏造成的糧食和土地污染。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種出苗質量,要求小麥聯合收割機帶有秸稈粉碎及拋灑裝置,確保秸稈均勻分布地表。
三、減少機收損失的措施
在克服零配件、脫粒清選、割臺及過橋等常見故障的基礎上,應選擇正確的作業參數,并根據自然條件和作物條件的不同及時對機具進行調整,使聯合收割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減少機收損失,提高作業質量。
(一)選擇作業行走路線
聯合收割機作業一般可采取順時針向心回轉、逆時針向心回轉、梭形收割三種行走方法。在具體作業時,機手應根據地塊實際情況靈活選用。轉彎時應停止收割,采用倒車法轉彎或兜圈法直角轉彎,不要邊割邊轉彎,以防因分禾器、行走輪或履帶壓倒未割麥子,造成漏割損失。
(二)選擇作業速度
根據聯合收割機自身喂入量、小麥產量、自然高度、干濕程度等因素選擇合理的作業速度。作業過程中應盡量保持發動機在額定轉速下運轉。通常情況下,采用正常作業速度進行收割。當小麥稠密、植株大、產量高、早晚及雨后作物濕度大時,應適當降低作業速度,提高滾筒轉速至1100轉(干燥小麥的轉速為850轉)。
(三)調整作業幅寬
在負荷允許的情況下,控制好作業速度,盡量滿幅或接近滿幅工作,保證作物喂入均勻,防止喂入量過大,影響脫粒質量,增加破碎率。當小麥產量高、濕度大或者留茬高度過低時,以低速作業仍超載時,適當減小割幅,一般減少到80%,以保證小麥的收割質量。
(四)保持合適的留茬高度
割茬高度應根據小麥的高度和地塊的平整情況而定,一般以5~15厘米為宜。割茬過高,由于小麥高低不一或機車過田埂時割臺上下波動,易造成部分小麥漏割。同時,撥禾輪的撥禾推禾作用減弱,易造成落地損失。在保證正常收割的情況下,割茬盡量低些,但最低不得小于5厘米,以免切割泥土,加快切割器磨損。
(五)調整撥禾輪速度和位置
撥禾輪的轉速一般為聯合收割機前進速度的1.1~1.2倍,不宜過高。撥禾輪高低位置應使撥禾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2/3處為宜,其前后位置應視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當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時,適當前移,以增強扶禾能力。撥禾輪轉速過高、位置偏高或偏前,都易增加穗頭籽粒脫落,使作業損失增加。過濕的小麥,拔禾輪轉速要提高,割臺位置要降低,封堵板開到最大,風速調整到最大值,上篩調整到最大位置,下篩和尾篩調整到中間位置。
(六)調整脫粒、清選等工作部件
脫粒滾筒的轉速、脫粒間隙和導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響小麥脫凈率、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保證破碎率不超標的前提下,可通過適當提高脫粒滾筒的轉速,減小滾筒與凹板之間的間隙,正確調整入口與出口間隙之比(應為4∶1)等措施,提高脫凈率,減少脫粒損失和破碎。小麥潮濕時開度小,小麥干燥時開度放大。清選損失和含雜率是對立的,調整中要統籌考慮。在保證含雜率不超標的前提下,可通過適當減小風扇風量、調大篩子的開度及提高尾篩位置等,減少清選損失。作業中要經常檢查逐稿器機箱內秸稈堵塞情況,及時清理,軸流滾筒可適當減小喂入量和提高滾筒轉速,以減少分離損失。對于清選結構上有排草擋板的,在含雜、損失較高時,可通過調整排草板上下高度減少損失。
(七)收割倒伏作物
適當降低割茬,以減少漏割;撥禾輪適當前移,撥禾彈齒后傾15度~30度,或者安裝專用的扶禾器,以增強扶禾作用。倒伏較嚴重的作物,采取逆倒伏方向收獲、降低作業速度或減少喂入量等措施。
(八)收割過熟作物
小麥過度成熟時,莖稈過干易折斷、麥粒易脫落,脫粒后碎莖稈增加易引起分離困難,收割時應適當調低撥禾輪轉速,防止撥禾輪板擊打麥穗造成掉粒損失,同時降低作業速度,適當調整清選篩開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莖稈韌性較大時收割。
(九)探索在線監測
中聯重科研發的人工智能谷物聯合收獲機已量產上市,裝配了損失率、含雜率、破碎率在線監測裝置。其產品根據在線監測裝置提示的相關指標、曲線,適時調整行走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作業狀態參數,得到并保持低損失率、低含雜率、低破碎率的較理想的作業狀態。 |
|
 |
版權聲明 |
|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本站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湖北農業網
(hbnyw.com)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
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農業網 (hbnyw.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