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概述 1.技術基本情況。我省化肥使用量從2013年開始逐年遞減,提前實現零增長,但是施肥量大、科學施肥技術到位率不高、傳統施肥方式未改善等依然存在。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核心,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促進有機肥替代化肥,是打贏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農業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重要保障。 2.技術示范推廣情況。2019年,全省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88%,水肥一體化、水稻側深施肥、小麥油菜種肥同播、綠肥種植以及有機肥還田等化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推廣面積2000萬畝次以上。 3.提質增效情況。據測算,化肥減量增效核心示范區化肥用量(實物量)較農戶常規施肥相比減少5公斤以上,作物增產5%-10%,平均節本增效30元/畝以上。有機肥替代化肥核心產區化肥施用量減少15%-20%,農產品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價格較其他區域平均增加0.5元/公斤以上。 (二)技術要點 1.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不同區域土壤條件、作物產量潛力和養分綜合管理要求,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合理制定各區域、作物單位面積施肥限量指標,推進精準施肥。在施肥策略上,提倡減氮、控磷、穩鉀,配合施用硫、鎂、鐵、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主推專用配方肥、緩控釋肥料等。 2.機械施肥技術 (1)水稻側深施肥。水稻插秧機上配有施肥器,在水稻機插秧的同時將肥料同步施在稻株根側3厘米、深度5厘米處。推薦一次性施用緩控釋肥料(含鋅)。肥料配方和用量以當地農技部門發布的施肥指導意見為主,在水稻分蘗期或孕穗期,根據長勢追施尿素3~5公斤/畝。 (2)種肥同播。油菜、小麥玉米機械播種時,將肥料與種子同步施用。推薦一次性施用緩控釋肥料,其中油菜緩控釋肥料應含硼、小麥玉米緩控釋肥料應含鋅。肥料配方和用量以當地農技部門發布的施肥指導意見為主,后期結合長勢追施尿素5~10公斤/畝,同時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水溶性肥料。 3.水肥一體化技術 (1)建立施肥系統。在水源邊建立水肥一體化首部系統,主要包括控制器、電器設備、過濾系統和施肥設備等。根據地形、作物種植方式等基本情況,布設田間管網。灌水方式可采用噴灌、滴灌等。 (2)選擇適宜肥料種類。所用肥料水溶性強,含雜質少,不同元素溶解后不能產生沉淀。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須經三級過濾,以免堵塞管道。 (3)控制施肥量。根據不同作物生育期需肥特性、土壤質地、土壤墑情和種植生產需求,確定適宜用水時期、用水量和施肥時期、肥料種類、施肥次數及每次施肥量。與常規施肥相比,化肥用量減少40%以上。 4.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 (1)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做基肥施用,一般水稻、設施蔬菜等移栽前施用,果茶園在秋季施用。每畝施用商品有機肥300~500千克,或牛糞、羊糞、豬糞等畜禽糞污經過就近充分腐熟無害化處理后,每畝施用1~2方,化肥用量減少10%~15%。有機肥采用條溝或穴施,施肥深度20~30厘米或結合深耕施用。應用沼液的田塊,按照1:3左右比例稀釋后施用,兩次施用間隔在14天以上,每畝沼液年用量不宜超過3立方米。 (2)種植綠肥。果茶園等旱地優先選用綠肥品種為苕子,播種量為3~5公斤/畝,播種時期在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播種最佳,亦可在來年三月份播種。水旱輪作區域優先選用綠肥品種為紫云英、常規油菜,紫云英播種量2~4公斤/畝、常規油菜0.5~1公斤/畝,播種時期在中稻收割前7天播種最佳。果茶園和不搶農時田塊,綠肥不翻壓,以自然枯萎鋪蓋田間即可;搶種水稻田塊可在盛花期翻壓。種植苕子、紫云英等豆科綠肥田塊,每畝還田鮮草1500~2000公斤,減少氮肥用量2~3公斤。 (3)秸稈還田。秸稈采取機械粉碎還田模式為主,減少鉀肥用量3~5公斤/畝。 (三)適宜區域。適用于全省范圍內推廣。 (四)注意事項。加大肥料、有機肥,尤其是畜禽糞污、沼液沼渣等農田投入品質量檢測力度。加大與農機系統合作力度,引進、改裝適宜不同區域的施肥機具。 (五)技術依托單位 1.湖北省耕地質量與肥料工作總站 聯 系 人:徐輝 聯系電話:027-87391389 2.華中農業大學資環學院 聯系人:胡承孝 聯系電話:13971007962 3.湖北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 聯系人:楊利 聯系電話:13907159914 |